紫陽縣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團在雙橋鎮四坪村直播助銷夏季紅茶。(紫陽縣委組織部供圖)
在位于秦嶺腹地的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一場由駐村第一書記參與的“云端實踐”正悄然改變著鄉村面貌。該縣通過創新實施“組團服務?云端助農”行動,讓全縣153名駐村第一書記的手機成了“智慧中樞”,他們用鏡頭記錄茶園四季、用直播鏈接南北市場、用數據破解治理難題。
從“單兵作戰”到“組團服務”
“今天效果不錯,直播間里人氣很旺,回購率也越來越高。”毛壩鎮核桃坪村駐村第一書記吳勇敲擊著屏幕開心地說。
在核桃坪村黨群服務中心,吳勇的手機屏上跳動著最新的直播數據——第42場助農直播結束,累計銷售額突破16萬元。誰能想到,這個曾因不熟悉農事被村民私下稱為“門外漢”的駐村第一書記,如今成了十里八鄉的網紅。
單絲不成線。紫陽縣以“組團服務”為軸心構建助農矩陣。縣委組織部圍繞“云端熱線”“云端治理”“云端集市”等方面統籌搭建20余個宣傳賬號,形成“四季云端”推介平臺。吳勇的轉變正是組團服務的縮影:當他為首場直播犯難時,縣委組織部迅速安排人手指導,從鏡頭調試到話術設計手把手教他。如今,他的直播間不僅是農產品銷售窗口,更成為群眾“線上議事廳”:截至目前已收集村莊發展建議37條,解決民生問題12個。
該縣構建“理論培訓+實踐淬煉”培養體系:統籌電商辦、黨校等資源舉辦3期電商運營培訓班,180名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走進課堂學習短視頻剪輯;組織15批次外出考察,讓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實地觀摩網紅村運營模式;邀請50余名“網紅達人”開展“云端結對”,手把手教授駐村第一書記們直播技巧,提升實踐能力。
從“山貨積壓”到“云端出圈”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新民村海拔800米種植的高山洋芋,下鍋3分鐘不糊湯……”瓦廟鎮新民村駐村第一書記余勇軍在直播間里舉起一袋干土豆。這場持續3小時的直播一共賣出67單,銷售額共計4168元,留守老人馮阿婆看著手機里的轉賬記錄直抹眼淚——她家積壓的洋芋果果、干菜苔全部售罄。
紫陽縣將直播間變為“助農前線”,構建起“書記搭臺+產業唱戲”的產銷鏈路。瓦廟鎮組建6人直播小隊,15場直播賣出20余萬元農貨,其中單日最高銷售額達2.1萬元,帶動300余戶農戶增收。在蒿坪鎮,駐村第一書記們創新推出“茶旅套餐”直播:鏡頭前,書記們化身導游,帶著網友“云游”茶山步道,同步鏈接茶園認購、民宿預訂等服務。
今年3月以來,全縣累計開展直播134場,推送視頻1719條,富硒茶、蒸盆子等20余種特產曝光量超4500萬次,直接帶動農產品銷售173.2萬元。
從“線下跑腿”到“云端直連”
“王書記,1.25萬元工資尾款已經到賬了!太感謝你了!”毛壩鎮溫家坪村村民胡某在電話中激動地說。
2023年,胡某曾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房地產公司從事架子工工作,但工頭劉某無故拖欠他1.25萬元工資遲遲不付,這讓身在異地的胡某深感無奈。當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毛壩鎮觀音村第一書記王偉接到胡某電話求助后,立即啟動“云端法律服務”工作機制,在多方協調下與在咸陽的工頭劉某取得聯系,成功為胡某追回兩年未領的工資。
據了解,“云端熱線”開通以來,全縣累計受理政策咨詢180人次,通過“云端議事廳”化解矛盾糾紛23起,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成為常態。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圍繞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云端助農’行動,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創新幫扶載體、優化幫扶模式,持續加大培訓指導和支持力度,推動書記們的經驗轉化為更多的實際成果。”紫陽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雷紅民說。
通訊員 毛潤 呂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