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為村里做什么?”
2023年9月,剛到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松建村時,我就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大學學的是商業分析專業,我擅長數據分析與戰略規劃,思考著作為村黨支部副書記,或許能夠幫助村里找到自身資源優勢,助力強村富民。聯想到身邊同學大多留在城市里成為產品經理,我決心成為一名“村品經理”。
松建村地處偏遠沿海鄉鎮,原是鹽堿地上建起來的小漁村,牢牢把握“千萬工程”政策機遇實現了精彩蝶變,有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首批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等一系列響亮名號,但這并不意味著松建村可以就此停下腳步。我常利用周末時間外出調研,將它與其他先進村、樣板村橫向對比,發現松建村在產業結構、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結構上過于依賴傳統農漁業,亟待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將自己的看法與村書記交流,正好與他發展農文旅產業的想法不謀而合。“松建村沒有好山好水好風光”“鄉村旅游現在太卷,我看著都一樣”“這事還是要年輕人來”……我將村民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村“兩委”班子,并圍繞鄉村創客、文化賦能等話題邀請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能人智囊開展民主懇談會,多次商討之下,“讓松建村別具一格”成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共識。
誠如村民們所言,松建村自身沒有適合開發風光旅游的自然景觀,但優勢在于1900畝成方成格的高標準農田以及園林式的現代化農村住宅區,更有獨特的“草田”故事、“坦人”記憶。村里老人曾告訴我一句民諺,叫“坦人硬邦邦”,意思是過去村民常在風浪里討生活,所以養成了勤勞堅韌的品格,這是千年海疆衛城傳承下來的文化分支,也是所有村民內心的精神認同,這就是松建村與其他地方的區別所在。
我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以文化賦能為抓手,將原有的農業、漁業產業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松門衛城文化文明共富空間應運而生,僅三個月就完成了改造。
考慮到初期松建村和強村公司在項目包裝、宣傳上的經驗不足,我又扛起了相機在田間地頭拍攝起宣傳照、專題片,作為樣片吸引媒體來村里采訪,推動相關短視頻在網絡平臺瀏覽量超百萬,吸引萬名游客走進松建。空間開業首月實現營收十余萬元,日最高游客量近千人,松建村終于火出圈。
我整理出13宗資源,推出“2025松門衛城鄉村文化藝術年”活動,注重文化創意表達,擬定“油菜花花”春季場、“蝦思妙想”夏季場、“金穗飄香”秋季場、“魚鲞蟹肥”冬季場四大主題。在主題帶動之下,松建村海蝦、白鲞、菜干等“土特產”也打開了銷路。
“從來沒有見過村里堵車,真是熱鬧啊!”看到村里人氣起來了,村民打心底里高興,并主動參與停車管理,有的還貢獻出家里的老物件免費供空間展覽。不僅如此,隨著村里年輕人多起來,創意村咖、趣釣龍蝦、絲瓜認養等新項目也應運而生。
鄉村振興不是等來的風景,是需要用雙手去創造出來的。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在松建村鍛煉成長,是機遇也是挑戰,既然有幸找到了發光發熱的方向,我就更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進取意識煥發鄉村新生機。
李瑾萱(右)為村咖拍攝宣傳短視頻。施徐航攝
李瑾萱(左一)在“2025松門衛城鄉村文化藝術年”啟動儀式上。江文輝攝